阅读历史 |

第279章 想明白了(1 / 2)

加入书签

知青点那么多人,廖青是将自己的探亲假机会给了自己父亲,但若是对方不出意外,自己父亲是可以还了这份情的,而且,当年那次探亲假机会,若不是廖青的,而是其他知青的,其他知青很可能也会把机会让给父亲的,这不过是凑巧是他。

这么多年,自家对廖家的付出,不说帮廖青弟弟那个考不上高中的小子找了县里的高中上,这里搭了人情不说,还让宋父自己因为自己开了后门而难受。自家给了廖家多少东西还有钱。

宋歆越来越不愿意见那家人,想想,这些人三十过来,是肯定要住他家里的,他的房间,他姐的房间都要拿来给这些人住,不对,自己爸妈多半是去住自己姐姐的房间,把他们俩的主卧房让出来,自己的房间是逃不过的。

他不想回家,看别人住自己的房间,用自己的东西,自己在家里反而无法获得安宁,宋歆只想了不到十秒钟,就对自己父亲说,今晚不能回去过年,班里有几个同学因为一些原因都回不了家,学校组织了不回家的学生一起在食堂过年,自己也报名了,不管自己‘老汉’什么反应,就借故说自己上班要迟了,说了再见就挂了电话。

宋父听到电话里传来的“滴滴”声,愣了一阵,很快就笑了,气的。不过宋父从卧室的门缝里看到外面的客厅的热闹,心里也不好受。

廖母去年已经去世,廖青的弟弟妹妹也正是以家里没了长辈,在家过年也没意思,就来他们心中的大哥,宋大哥家里来过年,来之前甚至都没提前打招呼。

今早两家人(弟弟一家,妹妹一家)一共七个人就这样拎着大包小包直接找上了门。

廖青的弟弟廖军带着自己媳妇和两个孩子,廖红带着自己的老公和一个孩子。说是孩子,其实有些勉强,廖军的大儿子已经19了,小儿子也16了,小儿子还是超生的,当时为了给超生的孩子上户口,还问宋家‘借’了一千块钱,当时廖母说是将小孙子过继给廖青,说廖青为了家里的弟妹一直没结婚,孤零零一个人以后都没人惦记。

宋父虽说不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但还是理解廖母这个做母亲的心理。那‘借出去’的钱,也就没有再问过,现在这小儿子都16岁了,这钱也欠了十多年了。

廖红只有一个女儿,因为总能从宋家薅点儿东西回来,在婆家也还能站稳,当然这也是廖红公公在县里还是个小领导,总要起带头作用,男女都一样嘛。

这次能不在婆家过年而跑到一个‘外人’家去过年,理由很简单,廖红的女儿今年也要上高中了,成绩还可以,不过只是在县城的中学还算可以,未来考大学可不一定行,就想看看能不能来成都找个好的高中借读,高考时再回去参加考试,这还真不是个好办的事,这不就想到宋父了嘛。

早上,宋父宋母在一片混乱中迎了人进门后,就听到了廖红的诉求,宋父拒绝了,也不建议廖红去折腾这些,宋父提出自己可以在成都收集高中的练习题,学校自己出的练习卷,及时给对方寄过去。

宋父说的很诚恳,也指出借读不见得能给孩子多大提升,反而孩子可能会因为不适应和独自在外,影响学习。

廖红的脸色瞬间都不好了,廖红的老公脸色更是沉的能滴水,倒是那个小姑娘像是松了一口气。廖军的媳妇赶紧说了其他的话题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但宋父宋母不傻,已经看出了这次廖红是不高兴了。

廖军这次来,也有目的,不过不算太贪,他大儿子之前考不上高中,宋父帮忙让他读了高中,不过成绩是谁都帮不上,去年儿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今年打算再考一次,现在大学扩招,考大学已经比过去容易了太多,但因为了解到这几年毕业生的工作都不包分配了,原来那些看不上的个体户都变成了公司,做生意可比读书还有出息了。

廖军前几个月还有些犹豫,经商自己那儿子加上自己,都还真没那本事,前思后想了很久,干脆决定让大儿子去学个技术之类的,什么时候都饿不死手艺人嘛,就来了宋家,想着不如让自己儿子学门手艺。

关于廖军的想法,宋父心里是支持的,自己这些年给廖家的帮助不算少,但实话说,自己的收入也就是比在小县城里挣生活的廖家好些,真算不上什么有钱人,给对方儿子一个学技术的机会,将来他们能自己过好日子也是件好事。

这么多年了,廖家从开始的死皮赖脸加感情攻势,到廖军、廖红这一代渐渐步入中年后行事也逐渐不再那么过分,尤其是廖母去世前后这几年。

宋父也能理解,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廖家兄妹逐渐成长,经历了社会的历练,自己也做了父母,逐渐能明白宋家对廖家其实早没有什么亏欠,自己大哥当年的帮助真的算不上什么,若是宋父彻底不离他们了,他们连个能吹牛的‘有个在省城当官的大哥”的机会都没了,哪怕他们早已明白这个大哥根本不算什么有权有钱的人。

想到这,宋父也不由苦笑,这么多年下来,自己不也是这样慢慢想明白了廖家当初扒上自己的原因。

另一个嘛,那就真的是了解到宋家真不是有钱有权的人,不过在一些方面确实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帮助,相处的方式,也越来越像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