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章 赤诚(2 / 2)

加入书签

的三绝碑之一,词中流传更广的,是那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初见对这首描写家乡的古词了解甚深。

秦太虚浸淫佛道,作品多有出尘之意。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这句词指的是,眼前的楼台、津渡,都是虚幻之景,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张云起想表达什么?

眼前所见的江川城夜景都是虚幻的么?

初见这时候才把目光望向山下,城区里鳞次栉比的幢幢屋宇已经亮起的灯火,密密麻麻种在漆黑的大地上,像星海。她忍不住说:“好美。我第一次晚上爬苏仙岭看夜景。”

张云起趴在栏杆上笑了笑:“你知道我们江川当下的两大支柱产业是什么吗?”

初见自然不知道,但她小脸上显得很有求知欲,笑“什么?”

张云起伸手指向了夜幕下的城市的最南边“那里,是全国闻名的宝山矿都,再往北走,半个小时的车程,就是封阳,封阳最西边,是我们曾经去过的金坪矿区。你应该知道,我们的家乡是有色金属之乡,卖矿的;也是中国八大烟草种植基地,卖苦力的。我们的产业就是矿和烟草。”

说到这里,张云起点了一根烟“这两年里,有时我会想这样一个问题,二十年后,老一辈人年纪大了,年轻人还愿意挖矿吗?还吃得下种烟草的苦吗?”

“应该吃不了。”初见说:“像我们,应该是要出去的。”

“是的,但是为什么要出去呢?”张云起自问自答:“因为在预期当中,以后这里不会有好的工作机会,我们要去大城市闯荡,至于挖矿种烟草这种苦事,更不会有年轻人甘愿做了。另一方面,我们江川地界和广东相连,年轻人们都会去广东打工,而江川,将成为全中国最大的广东流动人口加油站。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以后我们家乡没壮劳力了。”

“没有壮劳力,城市就会失去活力,不断空心化,消费更加低迷,产业更难升级,青年人在这片土地上看不到希望,只会不断的逃离,陷入死循环。墨西哥有这样一句话:墨西哥的悲剧在于,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单纯从人口流失这个角度来看,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江川和广东的关系。“

“那要怎么办才好呢?”

“市里面已经在做了,从国营企业改制和筹建国有空壳平台公司加投融资环节着手,发挥资本市场化的力量,一定要打造几个江川市的特色产业出来,让年轻人有好的工作机会,提振消费,充盈市财政,这样,才能在大规模推动基础建设的同时,解决当下市里面的重组遗留债务和冗员安置这两个要命的大问题,并且尽可能地抑制集体土地、工业用地和商住用地的价差过度背离,我们的家乡才有希望,未来的年轻人才有希望。”

说到这里,张云起转头望向了身边的女孩:“初见,现在我可以回答你,我为什么要推动市里面出台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摊贩经营、优化市容市貌其实是最基础的,这谁都知道,我的想法是打造湘南省最大的旅游观光夜市,把摊贩引导进夜市,规范统一经营,发展实体产业经济,提振消费,尤其是带动农产品销售,从而拉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进而构建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深入落实市里面的国营企业改制的新思路。未来,在我的设想中,拉动江川市经济发展的马车,应该是旅游消费产业、特色农产品产业,或许,还有电子消费产业。”

“我不知道我说的这些你能不能理解。今天发生的事,我预想到过,但真的碰上了,还是挺影响心情的。”

张云起掸了掸烟灰“怎么说呢,我当然始终相信我们国家会走向强盛。这种想法有很多的理论支撑,但从根本上讲,不需要。它就是一种朴素的信念:相信中国会更好。这种信念不是源于臆想,而是源于司马迁、杜甫、苏轼,源于“一条大河波浪宽”,源于对中国人勤奋实干的钦佩!然而,国家要更好,要不断发展,就必须改革;要改革,就必然有人牺牲一些利益。牺牲的那部分,不管怎样掩饰,往往都是底层。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老百姓的身上,就是一座大山。有的时候,面对一些突发的问题,我也怀疑我做的这些事情到底是对是错,但是吧,少谈一些主义,多干一点实事,我努力去做了。问心无愧。”

仲春的夜晚已经渐渐深了,月上树梢。

初见怔怔地看着张云起的侧脸,她从没有听过他这般地吐露过心声。

在许多人看来,这个少年人似乎已经什么都有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难以企及的声名与金钱,他唾手可得,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以一种沉静平和的姿态,脚踏实地的努力着,极少去解释什么,以至于有的时候,连她也疑惑这个少年人还想要追求的是什么。

现在,初见觉得她知道了。

每个时代,都有它辜负的人。在滚滚洪流中,个人命运,微不足道。但是对于眼前的这个少年人来说,最怕被辜负的,大概是他的卓识,和对这片土地的赤诚之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