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6章 陆严河的态度(八千字更新)(2 / 5)

加入书签

一次性被别人买断,就像《六人行》,如果这个版权是在你的手上,哪怕你后续不参与任何的制作,他们只要继续开发这个系列,都必须要从你这里拿到版权,支付版税。”

陆严河:“《六人行》并不是我原创的故事,这是白景年导演提出来的,版权也不可能给到我手上,说实话,能够拿到这部剧8%的收益分成,已经超出我的预料,是意外之喜,我很知足了。”

陈梓妍:“我知道,我的意思是,你后面写的《人在囧途》《大红灯笼高高挂》《胭脂扣》这几个剧本,还有《鱿鱼游戏》,版权都可以握在自己手里,很多人都以为一部戏的收益大头都在院线票房,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尤其是中低成本的片子,版权才是收入大头,要不然那么多电影,光是靠院线票房,早就破产了。如果你只做编剧的话,剧本大概率是要被电影公司买走的,现在我们自己做制作公司,到底做什么另说,完全可以去找别的公司合作,找成熟的团队来做,而最后的版权仍然能保留在自己手上。”

陆严河说:“比如我们自己制作《鱿鱼游戏》,找北极光视频要制作经费和团队吗?”

“没错。”陈梓妍说,“林总其实是抛了一块很诱人的蛋糕给我们。”

陆严河明白陈梓妍的意思。

“现在《六人行》热播,你的身价水涨船高,可是几乎没有哪一家愿意给出这样的条件。”陈梓妍说,“林总这个提议,确实是最优厚的——其实,我都有些疑惑,他为什么会提出这么优厚的条件。”

陆严河摇头。

陈梓妍都想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更想不明白了。

-

《六人行》播到第七集的时候,收视率高峰值突破了3%,引起了业内一阵剧烈的讨论。

随着这部情景喜剧的热播,而且势头是越来越热,业内对这部剧的讨论和关注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哪怕是春晚和过年也没有影响到它的收视率。

它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近几年的一个高度。

京台为《六人行》这份出色的成绩感到兴奋,但也开始发愁,等《六人行》第八集播完以后,有哪部剧可以接档,撑起京台的收视大盘。

其他电视台这一刻松了口气。

前者在后悔,为什么《六人行》只拍了八集。

后者在庆幸,幸好《六人行》只拍了八集。

几位主演的热度延续了两个月,那种刚一炮而红的新鲜感过去了不少,但仍然还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关于他们的八卦,在各个网络论坛、贴吧乃至于营销号的评论区出没。

抛开八卦,这部剧给行业内带来了不小的刺激。

一个只有八集的情景喜剧,一周只播一集的周播模式,电视台独播对收视率的帮助,《六人行》几个演员的飞升,这些都让向来偏爱三四十集这种大体量、大场面大制作的超级大剧的平台,开始思索复制《六人行》的可能性。

主要是一部情景喜剧的制作成本真的太低了——跟那些动辄几个亿的大项目比起来,《六人行》总共不超过四千万的制作成本,完全是一个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

想要复制成功,就要研究其成功的原因。

分析来,分析去,从市场,从宣传策略,从排播方式,从内容制作……最后越研究,越讨论,越意识到,这部剧的成功,无论从哪个方面去分析,似乎都跟陆严河这个人脱不开关系。

一个在播出前都被电视台给放弃了宣传的戏,如果不是靠着关于陆严河的那几个话题营销和宣传让宣传起死回生,如果不是陆严河主演,作为六个主演中唯一的一线明星担起首集的收视,如果不是陆严河写出了一个出色的剧本,让每一集的人物、剧情都能形成几个在网络上被广泛讨论的话题,这部剧也不可能这么红。

它可能直接在首播当晚就扑了。

这个结论让大家都一时难以接受。

明星对于一部电视剧的影响有多重要,大家都是知道的,这一点在业内也有共识。

但是,要说哪个明星对于一个项目达到了不可缺少的地步,几乎是不存在的。

因为总有替代品。

再顶级、再红的明星,也是可以被替换的,顶多是播出的效果稍微差一点,不至于完全垮掉。

但是在《六人行》这部大爆的情景喜剧身上,他们却看不到陆严河被别人替换的可能性。

在这里面,他对于一个角色的适配性反而是其次了。

-

北极光视频老总林德盛亲自在办公室跟陆严河谈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消息,慢慢地就在业内传开了。

这种事情肯定是瞒不住的。

不是有多少双眼睛盯着陆严河,而是有很多双眼睛盯着林德盛的办公室。

或者说,林德盛把会面的地点定在他的办公室,本身就存了这个目的。

他并不介意让别人知道,他正在跟陆严河进行接洽。

在这个消息传出来以后,其他想要约陆严河见面而约不到的合作方都意识到自己之前还是低估了业内对陆严河的评价。

一部《六人行》已经把陆严河抬到了一个极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