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0章 文化路线(2 / 3)

加入书签

一次的交流活动。”陆严河说了这么多话以后,慢慢地松弛了下来,紧张感也没有那么强烈了,“首先先欢迎两位作家老师,《十九年犯罪实录》的作者刘家镇老师,《星辰轨道》的作者明音老师。”

刘家镇和明音动作很机械地跟镜头挥了挥手。

弹幕间里,很多人都在说他们三个人的尴尬和局促不安。

主要是这三个人表现得太明显了。

陆严河后面稍微好了一点,刘家镇和明音仍然如此。

陆严河按照聊天的提纲开始抛问题:“两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小说的?”

刘家镇第一时间转头去看明音。

明音也看着他。

“你先吧。”

“要不你先吧。”

陆严河只好对刘家镇说:“要不你先吧?”

刘家镇张了张嘴,啊了一声,“啊,我先啊。”

弹幕间一群人先是一愣,随后就乐疯了,一群人刷“哈哈哈哈哈哈哈”。

来看这个直播的人,很多都是读过《十九年犯罪实录》或《星辰轨道》的,他们对作者有过各种各样的想象,却很少有人会想象他们是这样的性格。在他们的笔下,或冷峻,或清新,风格独树一帜,这也是很多读者的误解。因为被作品感动,所以美化了对作者的想象。

但是,刘家镇和明音也只是出乎意料的内向,尤其是几个内向的人碰到一起,碰撞出的这种效果,却让很多人甚至是觉得仿佛看到了自己跟陌生人打招呼的样子。

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未必愿意看到别人表现得那么完美,尤其是几个新人、年轻人。

他们暴露出这样的社交短板,反而让大家觉得亲切。

一场交流下来,陆严河也就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提纲跟他们聊了创作的故事。

最后,他认真地向大家推荐了这两本小说。

直播活动才算是结束。

许小茵非常高兴地说:“《十九年犯罪实录》和《星辰轨道》在刚才直播的一个小时里,有一万多人点进了我们发到评论区的销售链接,《十九年犯罪实录》卖了7300多本,《星辰轨道》因为是新书刚上市,卖了12000多本。”

这个销售数字放在当下的出版市场,都可以让这两本书被宣传为畅销书了。

刘家镇和明音听到这个销量数字,都露出了震惊和惊喜的表情。

尤其是刘家镇,《十九年犯罪实录》上市也有几个月了,前面几个月销售成绩不显,不过数千册,第一次印刷的首印量都没有卖完,但自从陆严河在直播间读这本小说以来,这本小说的销量就从陷入滞销又开始卖起来了。

尤其是这一个星期,算上今天的销量,总共销售出去了两万多本,比首印量高了一倍。

许小茵觉得自己就跟捡了个宝似的。

当初只是觉得可以通过陆严河的直播,给这两本书做一下宣传,没想到随着合作的加深,今天这场直播也能够带来这么好的市场反馈。

主要还是J站今天新被引流进陆严河直播间的人。

陆严河新增了不少粉丝,江印出版社卖了两万多本书,双赢。

许小茵脑海中念头一动,想到了后续更多的合作方式。

这个作家的对谈活动就可以持续打造下去。

也许以后她手底下的作者出书,都可以通过这个路子去做前期的宣传,当然,首先也要陆严河喜欢这本书,愿意做这样的推广。

这时,明音也在轻声问陆严河:“我们可以加一个好友吗?”

“当然可以。”陆严河马上说,又看向刘家镇,“我们也加个好友吧,刘老师,我是你的读者。”

刘家镇连忙摇摇手,说:“别喊我刘老师,我不配。”

人一脸惶恐。

“你就喊我名字就行。”

“家镇哥。”陆严河加了个哥.

“我……行吧,你要这么喊。”刘家镇挠了挠头。

陆严河看得出来,这种带着敬称意思的称呼,仍然让刘家镇有些不适应。

许小茵问:“各位等会儿有时间的话,我们一块儿吃个便饭?”

陈梓妍有心跟江印出版社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于是点了点头,说:“好啊。”

说着是便饭,但一点不含糊。

主编柳橙也来了。

柳橙是从外地出差,刚赶回来的,拖着行李箱就到了饭店。

一见面,柳橙就招呼:“严河同学好啊,瞧这缘分,我跟你班主任刘琴是同学,你知道吗?”

陆严河笑着点头,说:“刘老师跟我说了。”

柳橙是一个非常飒爽的女人。

她跟陈梓妍在某方面的气质还挺像的,不过虽然说像,陈梓妍还是更偏精英、精致的风格一点,柳橙则看着更加豪爽,有种亲热感。

柳橙先跟陆严河笑着寒暄了两句,才去祝贺刘家镇和明音。

“我们江印的两位新锐作家,这一次可是一炮而红了啊。”柳橙满脸笑容,一口气推出了两个非常有潜力的新锐作家,柳橙作为主编,当然高兴,能挖掘出一个具备市场潜力的新锐作家,已经是很大的运气,现在还同时挖掘出了两个,按照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