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3 巧合(1 / 2)

加入书签

杨铮之所以知道这个,也得归功于他之前设计天天象棋见人工智能的时候,就参考过那个版本。  当时的他也很好奇的查询过为什么会出现这个bug,毕竟,身为国内数一数二的游戏公司,可想而知,他们程序员的水平肯定不会出现这么严重,或是极其恶劣的bug。  但在测试之后,他也发现了,12年版的人工智能虽然有着这个严重的bug,但同样,这个版本的人工智能的下限,也远超了之前所有版本的人工智能。  哪怕是最基础的新手教程,也不是寻常象棋棋手能够轻松通过的。  或许设计者也因为知道这个版本的人工智能有着高出之前所有版本的超强算力,才会用着这个bug作为彩蛋,去贯穿他设计的整个象棋游戏。  虽然这款象棋游戏,因为难度过高劝退了很多新玩家,但在很多棋友心中,他又是一个无法取代的经典。  但同样,也因为游戏门槛过高,这款游戏在经营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因为玩家过少,不得不宣布了停止运营,成为很多象棋人心中的遗憾。  但,在杨铮眼里,这个设计这款软件的设计者,大概率棋力也不会太低。  因为除了十步绝杀以外,很多街头象棋套路,也在这个游戏里,成为了打败人工智能的金手指。  既然能掌握这么多象棋套路的人,可想而知,他的棋力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既然杨铮当年已经判断出他用的是12年人工智能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那想要战胜面前这个机器人,也不算什么难事。  只要中局,把机器人的棋引到他当年发现的bug里,只用短短十几手,就能取得胜利。  但现在的杨铮,却也不愿意这么简单的结束比赛。  他也想试试人工智能的上下限。  ……  老周不知何时就来到了杨铮身后,他细眯着眼睛,在大脑里推算着这盘棋的胜负。  作为华夏棋力最高的几位象棋泰斗之一,他对于人工智能是又不屑又重视的。  他也虽然不懂电脑和计算机,但在棋院任职的时候,也通过口算与计算机下过一盘对局。  那是09年的人工智能,也是华夏象棋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转折点。  因为09年之后,华夏再无能战胜人工智能象棋手的存在。  在那一天的比赛里,老周与09年的人工智能下了整整七盘。  最后的结局是六胜一负,的确你没有看错,老周面对着几乎无敌的人工智能…他居然能连续取得六盘胜利。  但他在最后一盘却输了。  虽然很多人解释是老周前六盘棋下的太累,导致最后一盘棋体力不支才遗憾的输掉那场对局。  可老周知道,就算在体力充沛的情况下,自己想要战胜那人工智能也绝非易事。  因为他感觉,对面的人工智能就像一块海绵,拼命汲取着自己的毕生所学。  他…生怕若是这样继续下下去,自己最后压箱底的绝学,就会成为对面这尊疯狂进步的人工智能——它所成长的养料。  也因此,在之后的十多年里,老周也再未与人工智能认真的下过棋。  此时,不止是杨铮的机会,也是老周的机会。  只看老周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对局,在他心中也大致判断出杨铮在中局是想把人工智能逼到他所设计好的残局里,去靠着“套路”取胜。  他也难得赞许着杨铮这般的“异想天开”,但他同样也不看好杨铮的算计。  因为想要把人工智能逼进他所设计的残局里,难度实在太高。  更何况,人工智能所掌握的残局数量,也不是杨铮这个小年轻可以比拟的。  最后也说不准,杨铮会因为自己这个不太现实的想法陷入人工智能所计算的“局中局”中。  虽然杨铮的想法不太现实,可也给了老周一个思路。  那就是残局领域,人工智能还未完全掌握。  那些古人的智慧,还是有着一定的可取之处。  然而,杨铮在中局的一手变招又让老周陷入了沉思之中。  因为这一手忽然变招,就像是杨铮也意识到他之前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被迫选择纯粹的用棋力去硬拼。  这一手转变,有些莫名其妙。  因为老周也算了解杨铮,觉得他不会是轻浮浮躁之人。  而且他之前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半,小字也已经拼的差不多。  这种转变,无疑是自寻死路的行为。  也同样是因为杨铮这虎头蛇尾的变招,老周脸上也有着几分怒色。  或许现在的老周,觉得这几日棋力不对等的比赛,让杨铮这个稳重的小伙子变得浮躁,忘记了象棋的本质。  可正当老周脸上的怒色越来越浓时,杨铮在中局结束时,又一次变招,将整盘棋推到了高潮。  他就像自暴自弃一样,轮番用大子测试着人工智能后方的防线,也像个傻子一样不计后果的进行换子。  他似乎再找人工智能的弱点…  不止是老周这么想,阿吉还有一些棋力不差的棋友也从杨铮这一手转变中心有所悟。  曾经有位知名的象棋大师曾说过,人工智能得算力超越人类太多,虽然人工智能没有人类诸多的情绪,但也因为人工智能是冰冷的机器,他超强的算力也在不自觉中透露着人类本该有的“骄傲”与“自大”,不过人工智能所表现的骄傲与自大建立在它无敌的算力与预测上。  他先行的进攻棋子,也往往会有着“防守薄弱”的致命缺点。  虽然这位象棋大师的言论,发表于十多年前,那时的人工智能也没现在这么强大。  但明显,杨铮所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