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02章、无所事(1 / 2)

加入书签

“今便以参散骑之选,方使少在吾门下知指归,便大用之矣。天下之士,欲使皆先历散骑,然后出据州郡,是吾本意也。”  在设置散骑常侍、侍郎时,魏文曹丕曾专门下诏,如此解释散骑官职的意义。  而在设立之初,也正是“是时,散骑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选”。  只不过,规矩就是用来的打破的。  在魏文曹丕时期,孟康就依靠郭皇后的裙带关系入选为散骑显职。  此举亦引发了朝野的不满,在事无可改之下,便将孟康号为“阿九”讥于市朝。  而当今天子曹叡继位后,同样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毛曾乃是毛皇后之弟,出身于“典虞车工”之家,愚笨而粗俗、识字不满十,竟也能跻身散骑之列矣!  那时,被誉为“朗朗如日月入怀”的夏侯玄同样身居散骑,与之同座,时人谓曰“蒹葭倚玉树”,讥之。  此便是夏侯玄被天子曹叡记恨左迁的缘由。  因为在与毛曾同席共座之际,他深以为耻,愤愤之色溢于言表。  夏侯惠当然不会步入后尘。  又或者说,作为后世的灵魂,他并没有门第观念。  王侯将相亦好,黎庶百姓也罢,百年之后皆是一抔黄土,且大多生来富贵者死后还不得安宁,都埋了上百年了还要迎来被发丘开棺、尸骨曝于野的结局。  如此,自是没有什么好鄙夷的。  当然了,虽不鄙夷,但他也不会亲近。  明知对方不通文墨以及外戚身份,还要热情结交,那便是攀炎附势,会被士林悠悠之口讥讽的。  “失敬,失敬,毛兄请就坐。”  须臾间心念百碾的夏侯惠,含笑客套了一声,便步入右侧下席入坐,继续自顾自的阖目养神。  盖因天子曹叡的试探,也正是想看他性情如何。  比如,被晾在宫阙外多时,是面露羞恼之色还是安之若素,由此可断定他能可堪任事与否。  毕竟散骑乃天子擢拔心腹重臣之职。  而恰好,他与天子曹叡先前并无交集,且又离开了洛阳三年之久,早就没有了可供臧否品行的对应名声。  公署内只留毛曾一人,也是想看他如何对待毛曾。  如若他与夏侯玄一样自持身份,亦或者是故作亲近刻意结交,那不必说,不日曹叡便寻个缘由将他左迁闲置。而若他一如往常、淡然处之,便可继续留任在职,待日后品行彰显后再作决定。  只不过,夏侯惠对此亦心有不解。  贵为天子的曹叡,想试探臣下品行如何,应是不乏心术才对!  为何会用上这种上不台面的小伎俩呢?  且何必于如此汲汲呢?  难不成,骤然辟命我入朝为散骑侍郎,其中尚有波折乎?  只是昨日大兄并没有言及啊!  带着如此疑惑,夏侯惠一直枯坐至日暮宫门落锁时,期间除了一小吏送来膳食外,都不见有甲士或宦者前来传他前伴驾。  至于毛曾~  他仅是在楼舍里呆了半个时辰,便自顾离去了。  翌日,复入宫。  虽不再被宫禁宿卫堵在司马门外,但同样一直百无聊赖的枯坐等候着。  唯独不同的是,趁着毛曾在时,夏侯惠请问了取水、更衣处以及不奉令时活动范围多大等琐碎。  对此,毛曾知无不言。  也正是这种力所能及彰显“用处”的小问题,令他神色缓和了许多,不复昨日那般拘束,亦不再因为有夏侯惠在侧而如坐针毡了。  第三日,夏侯惠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清静的闲暇。  不止是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转变,更因为他已然问过禁卫,可以携带些许书籍与个人物品进入宫禁了。  有事情可打发时间,自然也不再汲汲于天子召去伴驾。  反正,那是早晚的事。  且天子曹叡具体如何作想的,时间也会给出答案,没必要自扰心绪。  权当是依旧在桑梓谯县读书罢。  他带来的是汉中郡舆图以及雍凉风物录。  舆图很小,录在绢布上;也很粗糙,山川河流以及道路等只是以墨点与虚线体现,若是没有看过行军所用的舆图之人,断然无法辨别出来。  事实上,这是他离开洛阳之际,依着家中典藏的舆图自己摹绘出来的。  而雍凉风物录,则是类似随笔的杂言。  源于早年夏侯渊与夏侯荣皆丧在汉中郡,故家中一直有夺回汉中郡雪耻,以及迎归夏侯渊尸骨的夙愿。【注1】  所以家中累年收集雍凉风物志异录于书,以备他日有机会随征汉中时裨益。  夏侯惠也自抄录了一份,时不时拿来参详。  此举倒不是他有随征汉中之心。  至少在蜀相诸葛亮没有星落五丈原之前,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生出这种念头来。  缘由无他,何必要不自量力的前去自取其辱呢?  如今他之所以对汉中郡如此上心,乃是在他的记忆中,曹真马上就要升迁为大司马,亦很快就要发起汉中之战了.....  虽然人微位卑的他,根本没有阻止这场战役发生的能力。  但他可以依托近臣的职责,寻找机会对此战事进言,让天子曹叡知道他有军略啊!以便彼日后对他不吝器异啊!  曹休已然丧亡了,曹真也时日无多了,亦是司马懿即将成为魏国军中第一人了。  不耍些心机,抓住为所不多的机会,他拿什么与司马氏斗!  时间在读书自娱中悄然流逝。  于不知觉中,他已经连续入宫阙了五日,亦迎来了“五日一休”的休沐日。  这几日内,就连毛曾都不来楼舍发呆了。  而终日枯坐读书的他,也只是遇见了另一同僚。  乃故尚书仆射杜畿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