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4.第 84 章(2 / 3)

加入书签

不理解,但是一群人都说了,阿斗也趁机凑热闹,“我,我也是,相父,我也是!”

“……”诸葛亮,“公子好志向,记在心中就好,会有那么一天的。”

闻言,阿斗当即点头,如同捣蒜。

而也就是在此刻,有人站出来道,“军师,我名张治,字方平,我曾祖父曾为西域长史府的长史,张晏。”

“当年疏勒王自立,凉州刺史孟佗遣从事任涉将敦煌兵五百人,与戊司马曹宽、西域长史张晏,将焉耆、龟兹、车师前后部,合三万余人,讨疏勒,攻桢中城,四十余日不能下,后被杀,祖父立志平复西域长史府最终无望,郁郁而终,我幼时也曾了解过西域的许多东西,即便是不用官话,互通言语,或许会有助于寻此物。”

闻言,诸葛亮看向张方平,“可。”

“西域混乱诸国林立,虽然想必万里之遥海之彼端近上一些,但是给予不了你什么兵马。”且不说到那边,就说欲要去西域就要过秦川,伴随着之前带回伯约之后,那边的兵马就增加了许多,若是人马太多怕是连西域那边都到不了,直接就落在了曹魏的手中。

“我明白。”

闻言,诸葛亮点了点头。

而眼见此事肉眼可见地就直接落在了一个突然就钻出来的小子头上,张苞第一个眉头紧皱。“军师——”

“你对西域长史府可有什么了解?”

此话一出,张苞当即道,“武皇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后宣皇帝改为都护,后定远侯率人出使西域,三十余人平定西域诸国,后千人镇守西域,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

“然后呢?”

这还要什么然后?

“你可曾去过?”

可他也不曾去过啊?

“他曾学过,在此之前就了解过西域很多的事,术业有专攻,各人所行皆不同,未必须走一条路。”

“日后出兵凉州后,平定西域长史府亦是需要更多的武将。”诸葛亮道。

闻言,张苞方才点了点头,原本的斗志重新昂起,不过仔细一想,反倒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

这不是走了麒麟的路子?

关兴:你才意识到?

张苞:……失策了。

至于诸葛亮那边不由得轻轻摇了摇头,随后继续把目光落在那方镜上。

此刻方镜的画面不是别的,正是纺织机的图纸。

虽然蜀锦用上的地方,不太多,但是也可以提供灵感加以改良,未必需要等到棉花种到达之日方能用上。

【具体方法,那就是摘下后揉梳捋饶。】

【揉出棉里面的种子,梳开里面的结,捋上几遍,增加厚度压实,最后撕棉成线,绕在线团上,最后这一步具体和蚕丝差不多,看起来有些耗时耗力,但是这是纯粹手搓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机器为助力,速度就可以大幅度增加了,比如说这个,比如说这个,再比如说这个,木头虽然不如钢铁好,但是胜在就地取材,灵活运用,历经历代纺织人的磨合。】

图纸在前,这些日子还学会织布的姜维,此时此刻,稍微研究一下此物之后,顿时明白这东西到底可以多么省力!

这是好东西啊!

【除此之外,还有海船,若是真的想要越洋,而去海的另一边,那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造一个工业化的船很难,但是明代时,前有明初跨海运粮船,后郑和不远万里下西洋,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造船经验,天工开物中就曾经记载过一个造价相对低廉的船只。】

【凡遮洋运船制,视漕船长一丈六尺,阔二尺五寸,器具皆同,唯舵杆必用铁力木,念灰用鱼油和桐油,至其首尾各安罗经盘以定方向……其何国何岛合用何向,针指示昭然,恐非人力所祖。舵工一群主佐,直是识力造到死生浑忘地,非鼓勇之谓也。】

具体他们都听得大差不差,但问题是——

“罗经盘是什么?”

“海图?”

“这东西……大概只有方镜知道了吧?”

“……”

“……”

事情当前,众人的目光看向了曹操。

甚至其他两地都不由得开始指望曹操了,毕竟自家主公不在,现在能说话的也只有曹操了!

而作为被其寄予厚望的曹操,努力试了一下,脑海之中的东西,顿时只剩下了那么一个乱七八糟的符号。

又试了几次,方镜上的字仍旧很难聚成一句。

“……”曹操。

就很不出所料,毕竟每次想要说的话,除了难以控制的第一反应,那就是在脑海之中默念了不知道多久,加深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印象后的成果。

也就是在此刻,沉默良久的司马懿,试图拯救自己。

“丞相不如一次念之一字,沉下心来,不思他念,一如之前重复再重复心中所念的那般,或许那符号代表的是情绪,若是到达极为高涨的地步,文字或许一同出现,但若是没有那么足够的情况下,留下的就只有符号。”

而也就是在伴随着屏幕上乱码无数后,一切终于获得了转机——

另一个世界的重照,看着眼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